
日前,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透露,中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合作项目谈判,正在积极进行中。
此前据媒体报道,中俄此次谈判迟迟没有出结果,主要问题在于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。中国希望能以最低价格进口俄气,而俄罗斯希望能卖高一点,谈判就此陷入暂时的僵局。
蒙古国总理奥运额尔登也透露,由于价格未商定,原定于今年上半年开工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,可能会延期开工。
如今,蒙古国成了最着急的一方
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逐步调整,能源合作成为各国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在此背景下,俄罗斯和中国通过“西伯利亚力量”系列天然气管道项目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。
目前,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管道已经投入运营,其最大输气量达到了380亿立方米。而紧接其后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,则成为了中俄蒙三国合作的焦点。
根据规划,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管道预计将穿越蒙古国。作为该管道的过境国,蒙古有望从中获取过境费,从而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。
这个项目也让蒙古国处于一个紧迫的状态,因为它的经济前景,很大成都依赖于该管道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。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谈判迟迟没有结果,也让蒙古国有点着急。
最近,蒙古国外交部门上下都很忙碌,奥运额尔登急于和中俄高层进行一次峰会,促成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项目的落地,以及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。
但对于中俄来说,对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项目远没有蒙古国那样迫切。毕竟,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管道已确保了双方在能源供应上的稳定合作。
比起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管道所能提供的更大输气量,俄中双方更倾向于在价格问题上细水长流,通过更多的谈判确保双方都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,而不是急于达成协议。
正因为我们不急,所以才能在价格方面有更大的谈判主动权
事实上,中方至今并未正式宣布将在2024年启动该项目。最初关于2024年开始施工的信息源自蒙古国的相关表述,俄罗斯方面同样没有对此给出明确的时间表架。
去年3月,当中俄两国首脑会晤圆满结束后,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一场采访中提出,俄罗斯方面将努力在2023年底前与中方就该项目达成一致。
这一表述虽不直接确认开工计划,却透露出俄方的积极意向,即希望尽可能早日签订协议,并力争在2024年开始实施该项目,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实现天然气输送通道的正式运作。
再参考“西伯利亚1号”项目的进展时间线。该项目自2014年开工至2019年通气,历经五年的建设期。基于这个前例,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的计划也有着合理的工程准备和构建期预期。
所以,我国在谈判中一直都不着急,给出的唯一信息是期待“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”。
在此背景下,蒙古国的紧迫感显得尤为突出。蒙古国在此三边合作中扮演着关键的地理和策略角色,因此渴望项目能够尽快启动,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区域能源安全。
既然如此,我国就更不着急,完全有大把时间慢慢和俄罗斯谈判,把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的价格打下来。
